金钱的角逐――《欧也妮・葛朗台》导读 文/宋丽学 一部名著能带给我们什么?受益匪浅的人生道理,抑或光怪陆离的人间百态。那么,《欧也妮・葛朗台》无疑是《人间喜剧》最亮丽的篇章之一。《人间喜剧》被称为十九世纪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文学史上的丰碑,是因为在巴尔扎克笔下的九十一部作品中,借两千四百多个人物,描摹了拿破仑帝国、波旁复辟王朝及七月王朝更替时期,法国不同阶级、不同职业及生活场所的现实状态,巴尔扎克不仅展现了这些社会现象,更着力在字里行间阐释了其产生的原因及背后的意义。 小说创作于1833年,正是七月王朝取代复辟王朝的初期阶段。复辟王朝时期,虽然丧失了政治权利,但资产阶级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与贵族阶级进行抗衡。金钱强大的影响力不仅存在于城市,更深入到农村,深入到索缪城中的每一个人心里。 人们对金钱畸形地贪恋,疯狂地追逐,他们的代表人物德・蓬封庭长、公证人克吕绍、克吕绍神甫、银行家德・格拉散和他的妻儿在1819年11月中旬欧也妮生日那天纷纷登场,为争夺女继承人的青睐展开了角逐。 德・蓬封庭长,他长达八年之久地追求相貌并不出众的欧也妮。他小心地核算成本,一开始,他只在欧也妮生日时为她献上自家园中采摘的鲜花,随着女继承人资产的日益增多,为了拔得头筹他下了血本――每天送花。终于在她对爱情、对未来心灰意冷时获得了她的婚姻承诺,却仅限于友谊式的婚姻,并被要求答应对权利不作任何诉求,即使这样,他也欣然接受。在如愿后不久他便告别人世,与其索盼了多年的财富道了永别,就连自己本身的财产也变成了别人的囊中之物。 …… 巴尔扎克浓墨重彩描写环境、事物,用住宅环境、生活用品等描写来烘显人物性格,这是巴尔扎克独创的写作手法。巴尔扎克在人物身上运用了大量的对比、夸张手法,增强了讽刺的艺术效果,读起来酣畅淋漓、不舍释卷。而正是这些不遗余力的细节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形象生动的世间百态。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