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第三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致力于反映当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发展的全貌和教材开发的趋势,加强“课程与教学整合”和“学习为本取向”。 《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第三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力图融会课程(论)与教学(论),更多反映当代课程与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最新成果,重点突出“基本理论一课程开发一班课技能”的内容结构。 《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第三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理论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强,既便于教师的教授,又利于学生的学习。 《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第三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是为普通高等院校教育类专业和教师教育课程编写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各类教师培训的教材,还可以供广大校长、教师、教育行政人员、教育研究工作者以及教育类的研究生自学参考使用。 黄甫全,1957年生,四川洪雅人。1982年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获农学学士学位;1991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师从王逢贤先生,1994年获教育学博士学位:主要学术领域为教育文化学和课程与教学论。现任华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小学教育专业负责人,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教育学会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已完成或正在主持国际合作、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十余项,代表作有专著《阶梯型课程引论》,教材《小学教育学》《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论文《大课程论初探》《学习化课程雏论》《让学校成为学习的天堂——校本学习研究引论》和《开发实验课程与教学:教师教育改革的新路向》。荣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和“南粤优秀教师”称号。 第一编课程与教学概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框架一、核心术语二、基本概念第二节课程与教学论的时代特征一、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二、大课程论三、学科特性第三节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价值一、认识价值二、知识价值三、革新价值第四节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论一、研究主体二、研究对象三、研究方法思考题第二章课程与教学基础第一节历史基础一、西方课程与教学的历史基础二、中国课程与教学的历史基础三、历史基础的研究与发展第二节哲学基础一、西方课程与教学的哲学基础二、中国课程与教学的哲学基础三、哲学基础的研究与发展第三节文化及社会基础一、文化及社会基础的意义二、文化及社会影响的特征三、文化及社会基础的基本内涵四、文化及社会基础的研究第四节科学基础一、西方课程与教学的科学基础二、中国课程与教学的科学基础及其发展第五节心理学基础一、西方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二、中国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及其发展思考题第三章课程与教学概念第一节课程与教学的影响因素一、课程与教学影响因素的种类二、课程与教学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二节课程层次一、决策层次二、运行层次第三节课程的概念一、课程的词源二、课程的指称与组成三、课程的定义第四节教学的概念一、教学的词源二、已有教学定义三、教学概念新探第五节学习的概念一、学习的词源二、学习的指称与含义三、学习的定义四、学习的理论与类型思考题第四章课程与教学理论第一节课程与教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一、萌芽期二、建立期三、繁荣期四、课程与教学的经典学说第二节西方课程与教学理论流派一、传统流派二、现代流派三、新兴流派第三节中国课程与教学理论流派一、一启发式教学二、主体性教学三、情境课程与教学四、概念重建主义课程与教学思考题第二编课程与教学系统第五章教育内容第六章学生与教师第七章环境开发第三编课程与教学过程第八章课程研制过程第九章课程规划与设计第十章课程与教学目标第十一章课程实施与组织第十二章校本课程开发第十三章教学过程第十四章教学方法与策略第十五章学习方式第十六章班课教学技能(上)第十七章班课教学技能(下)第十八章课程与教学评价第四编课程与教学美学第十九章课程与教学美学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