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三部分来论述中国10-13世纪期间史学的发展历史过程,它们是:官修史书制度的演变与史学的发展;历史编纂的推进与历史观的演变;文化认同在史学领域里的建树。绪论一二三上篇 官修史书制度的演变与史学的发展第一章 官修史书制度的继承与发展一 承前启后的五代史馆修史活动二 两宋官修史书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三 元代官修史书的演变第二章 史学领域的百花齐放一 纪传体史书编纂的新格局二 编年体史书的修撰三 丰富多彩的历史著述中篇 历史编纂的推进与历史观的演变第三章 历史编纂的推进一 各部史书体例运用的得失二 史表的功能及时代特点三 主要史书体裁“第三极”的形成第四章 正统论对史家思想的冲击与回应一 前期“正统论”思想体系的形成及其发展二 后期“正统论”与历史发展实际相背离的理论思维三 “正统论”的时代特点下篇 文化认同在史学领域里的建树第五章 《辽史》的编纂特点与历史文化认同一 契丹社会历史演进的客观记录二 民族交融历史经验的总结与文化认同的生动写照三 编纂思想的丰富与编纂技巧的灵活运用第六章 《金史》的时代特点与编纂成就一 《金史》的时代内容与民族交融的历史特点二 文化认同的历史内涵三 《金史》的编纂成就后记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