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建筑配电》编著过程中作者着力解决了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广泛搜集资料。用近两年的时间,以《医疗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312-2013)为主线,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整理有关医用建筑配电的文章及资料,完成了资料的积累。对规范中的一些概念,用“电学”中的知识点进行深化,使读者能在阅读中了解相关知识;对于配电设计中的具体问题,在每一章的开头语中点明,希望医院领导在组织医疗建筑配电设计时引起重视。对于配电设计中的一些数据要求,则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归纳推理,提出建议。 二是集合业内诸多专家与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参与编辑。特别邀请了亦师亦友的原南京军区总医院医学工程部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潘兆岳教授做《医疗建筑配电》的学术顾问,他在百忙中认真审阅了《医疗建筑配电》稿件,提出了调整和修改建议。南京军区总医院信息部副主任马锡坤,南京天溯自动化控制系统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雷贤忠,南京天溯自动化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医疗行业线总监、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高级项目经理施超,南京天溯自动化控制系统有限公司设计二组组长、电气工程师徐阳,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基建处处长朱敏生,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基建处工程师熊守龙,南京同仁医院后勤保修部工程师张牧,北京中元设计顾问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吉凤俭,江苏海事技术学院教师杭勇博士等都参与了《医疗建筑配电》的审稿工作。他们对全书的电学知识点,进行逐一审定,并对如何做好配电管理提出了专业建议,对部分章节重新进行了编写。特别是徐阳同志为《医疗建筑配电》的调整修改贡献尤多。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心内科医生杭涛参与了全书的校对,并对DSA相关内容提出了独到见解,为《医疗建筑配电》的出版付出了努力。 三是尽量把这些年来在配电管理中遇到或看到的一些问题说清楚,按照规范所提供的逻辑思路,广泛阅读有关作者的研究成果,听取各方面的建议,在具体的技术要点上,进行适度点评,这既是对过往工作进行总结,也可给后来人一种提示。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