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1613D1682):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初名绛,字宁人,曾自署蒋山颍学者称亭林先生。南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昆山)人。 少年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他又参加昆山、嘉定一带的人民抗清起义。失败后,十谒明陵,遍游华北,所至访问风俗,搜集材料,尤为致力于边防、西北地理的研究,垦荒种地,纠合同道,不忘兴复。 学问广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主张根据经书、历史立论,以达到“明道救世”的目的。在乾隆[1736D1795]、嘉庆[1796D1820]年间形成讲究训诂考据的“乾嘉学派”)风气。 在哲学上,反对空谈“心、理、性、命”,提倡“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 在政治上,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要求君主分权而治。 在文学上,要求作品为“经术政理”服务。
阅读更多